——陽東區供銷社為農服務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初見成效
近年來,陽東區供銷社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以深化綜合改革為動力,聚焦主責主業,高度重視并落實為農服務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通過協同增效、陣地前移、保供穩鏈三大扎實有效舉措,在拓展服務領域、延伸服務鏈條、提升服務效能方面成效顯著,為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注入強勁動力。
協同增效,農業社會化服務構建聯農帶農新體系。一是構建全域服務新格局。堅持全區“一盤棋”思路,統籌布局全區為農服務網絡,積極參股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并通過先前成立的陽江市供銷優禾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在全區11個鄉鎮同步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系統化為農戶提供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統配統施、生產托管、農機作業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目前,陽東區供銷社利用中央財政資金264.58萬元,完成水稻耙田、插秧、飛防、收割等環節托管服務面積43079.66畝,服務農戶653戶次,并充分利用省供銷社專項資金100萬元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現已完成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3583畝,農作物優質營養解決方案2337畝,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4286件,回收率100%。二是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以北慣供銷合作社為試點,于2025年5月組建陽江市陽東區豐禾農業專業合作社,創新推廣“專業合作社+基層社+農戶”服務模式。今年以來,該合作社在北慣鎮完成水稻早造耕、種、防、收四個環節托管服務24474畝次。同時,該合作社大膽探索農業社會化服務跨鎮協同發展模式,聯合當地種植大戶,分別在合山鎮、大溝鎮完成水稻早造生產托管服務674畝次、2776畝次,形成以點帶面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輻射效應。

陣地前移,村級服務站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一是延伸服務鏈條,構建多元化服務網絡。近年來,陽東區供銷社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原則,根據村落分布、人口密度、服務需求等因素,創新搭建平臺架構,積極廣泛引入社會資本,扎實推進建設集農資銷售、農產品購銷、日用消費品經營、快遞收發、農技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村級綜合服務站。目前已完成掛牌的村級綜合服務站有10家,其中北慣鎮2家、新洲鎮2家、大溝鎮2家、合山鎮2家、塘坪鎮2家,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務站建設格局,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二是立足生產需求,強化農技推廣與服務。依托村級綜合服務站平臺,與農技專家合作,組建黨員、社員、技術骨干推廣隊,以理論講座和田間指導相結合的推廣服務模式,普及專業化的農業知識理論,開展水稻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節水抗旱等系列專題講座,詳細解讀“三農”政策、惠農文件等,并以在線答疑的方式解答農戶在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個性化問題。同時邀請農技專家,黨員帶社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業技術咨詢,“手把手”指導播種、施肥、防病等環節,實現問題現場發現、技術現場應用、效果現場驗證。三年來,陽東區供銷社累計舉辦農服知識培訓班共計40余場,組織田間技術指導50余場,發放技術手冊2000余份,培訓農戶超4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廣大農戶的種植水平,增強了農業科技服務的實效性。

保供穩鏈,農資直達田間紓困解難惠民生。一是構建配送網絡,保障農資供應。陽東區供銷社依托全區14家供銷社系統農資經營服務網點,在早造、晚造期間儲備足量優質農資,大力發展智慧農資,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探索“線上下單、線下配送”模式,提供電話預約、微信訂購、送貨上門等便民服務,將農藥化肥送到農戶家和田頭,解決農資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三年來,全區供銷社系統做到縣域農資供應24小時響應、2小時送達,累計為轄區農戶配送農資到田間地頭超過15000噸,確保了農業生產不誤農時、有序進行。二是嚴把農資質量,守護綠色生態。加強與信譽好、質量優的大型農資生產企業合作,優先采購綠色、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資產品。例如新洲供銷社從省供銷社大型農資生產企業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直接采購,年銷售量達到800余噸,從源頭上保障農資品質。同時每年都積極配合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開展農資打假宣傳活動,嚴防不合格農資從供銷社渠道流入市場,提高農民識假辨劣能力和維權意識,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