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樺加沙”登陸前后,陽江市陽東區181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始終把工作做在前面、把服務落到實處、把群眾放在心上,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凝聚起強大抗災合力,為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筑牢“堅實防線”,真正成為臺風天里群眾可依可靠的“避風港”。
“預警宣傳+隱患排查”筑屏障,讓“避風港”更安全
“大喇叭里天天播臺風消息,村干部還上門提醒我們加固窗戶、囤點水和吃的,連變電站周邊的鐵皮棚都拆了,感覺特別安心!”塘坪鎮長樂村村民陳先生的感受,正是陽東區各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主動作為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的生動體現。
為夯實抗臺風“樺加沙”防御基礎,陽東區各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從“預警”和“排查”兩端發力,為“避風港”筑牢安全屏障。一方面,充分激活宣傳載體,依托村(社區)應急大喇叭循環播報預警信息、向群眾定向推送避險短信、在村(社區)微信群實時更新臺風動態及避險指南,累計推送信息1.2萬條,引導群眾主動加固房屋、儲備飲用水與食品等應急物資,切實提升自救互防意識。另一方面,各黨群服務中心創新推行“黨建+社會”協同機制,由黨員帶頭倡議,廣泛發動黨員代表、轄區企業人員、志愿者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對低洼地段、地質災害隱患點及500千伏蝶嶺變電站等重要基礎設施開展“拉網式”排查。全區累計排查隱患點5200余處,其中塘坪鎮黨員專項排查隊重點攻堅變電站周邊安全隱患,完成9處隱患點加固;長樂村委會志愿服務隊協助企業及村民加固廠房、民房超2000平方米,形成“政府主導、群眾參與、企業支持”的防御合力,讓群眾在臺風來臨前就吃下“定心丸”。

(圖為陽江紅豐鎮黨員干部開展隱患排查)
“干部下沉+全員轉移”守底線,讓“避風港”更可靠
“村干部很關心我們,幫著收拾東西,讓我們安心在村委會住著。”合山鎮東劉村101歲許奶奶的話語,滿含對黨群服務中心轉移安置工作的認可。
為嚴守群眾生命底線,陽東區黨員干部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主動下沉村(社區)開展轉移安置工作,讓“避風港”成為群眾的“定心錨”。各鎮領導干部帶頭靠前指揮,通過夜間院壩會、拉家常式走訪,向群眾傳遞防御政策、講解臺風危害,現場解答疑問、化解轉移顧慮;各村(社區)依托“黨建網格+”工作機制,對危破房、削坡建房戶、地質災害隱患點周邊住戶開展動態巡查;黨員干部化身“搬運工”“護送員”,幫群眾打包行李、用輪椅接送行動不便老人,全程“一對一”陪同轉移,確保轉移安置“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全區累計安全轉移風險人群38349人。同時,181個黨群服務中心全部就地轉為臨時安置點,配齊床鋪、被褥、熱水、熱食等生活物資,安排黨員24小時輪值值守。合山鎮東劉村安置點內群眾即興合唱紅歌的場景,生動展現黨群同心共渡難關的溫情場景。

(圖為陽江大八鎮黨員干部正在轉移村民至黨群服務中心)
“個性服務+搶險救災”暖人心,讓“避風港”更貼心
“黨群服務中心不僅有熱飯吃,老人不舒服也能拿藥,臺風天住這兒比家里還安心!”大溝鎮徐赤村村民王女士感慨,是對黨群服務中心暖心服務的最佳認可。
陽東區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聚焦群眾多元需求,以“個性服務+搶險救災”雙保障,讓“避風港”滿溢溫情。大溝鎮徐赤村儲備降壓藥、感冒藥等應急藥品服務老人,新洲鎮北桂村開放圖書角、開設臨時“托管小課堂”照料兒童,合山鎮那梢村為孕婦準備柔軟靠枕與專屬休息區,那龍鎮那龍村為慢性病患者建立“服藥提醒臺賬”,東平鎮允泊村邀請專業社工開展心理疏導等,各黨群服務中心精準對接不同群體需求,累計提供個性服務230余次。黨員干部不僅是“暖心服務員”,更是“應急沖鋒者”。龍鎮和平村委會接到群眾駕車被倒樹壓困的求助后,黨員干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救援,將被困母女安全轉移至安置點;東城鎮鳳凰社區接到居民被困家中的求救電話后,立即聯動消防部門,協調破窗工具開展救援;塘坪鎮動員黨員干部、志愿者、群眾等組建起9支應急救援隊,連夜清理路障等,截至目前,全區黨群服務中心累計解決群眾需求180余個,用實際行動詮釋基層黨組織“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的責任與擔當。

(圖為陽江東平鎮紅星黨群服務中心安置現場,轉移的群眾正在看電視、拉家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