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市陽東區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
和2021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2021年2月6日在陽江市陽東區第八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陽江市陽東區財政局局長 黃貴容
各位代表: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會報告陽東區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0年,面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異常嚴峻的財經形勢,我們堅決貫徹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決貫徹過緊日子思想,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剛性支出,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全力落實基本民生保障,切實穩住了收支基本盤,以財政平穩運行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據快報統計(以下2020年財政收支數均為快報數),2020年陽東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0532萬元,比上年收入實績148939萬元減少8407萬元,減少5.64%,完成年度預算的91.61%。其中:增值稅收入51393萬元,同比減少1.77%;企業所得稅收入20145萬元,同比增長9.6%;個人所得稅收入2659萬元,同比減少15.56%;土地增值稅收入5961萬元,同比增長4.74%;資源稅收入195萬元,同比減少65.12%;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13449萬元,同比減少15.24%;房產稅收入7360萬元,同比增長8.03%;印花稅收入2689萬元,同比增長30.72%;城鎮土地使用稅收入3988萬元,同比減少16.46%;車船稅收入1495萬元,同比增長15%;耕地占用稅收入2429萬元,同比增長109.94%;契稅收入7739萬元,同比減少9.58%;環境保護稅收入415萬元,同比減少5.03%;其他稅收收入91萬元,同比減少25.41%;非稅收入20524萬元,同比減少26.05%。
2020年陽東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71641萬元,比上年支出實績392874萬元減少21233萬元,減少5.4%,完成年初預算的105.36%。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7518萬元,同比增長1.92%;國防支出146萬元;公共安全支出17678萬元,同比減少1.6%;教育支出81160萬元,同比增長1.1%;科學技術支出2025萬元,同比減少41.01%;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6681萬元,同比增長4.9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9750萬元,同比減少1.44%;衛生健康支出30899萬元,同比減少32.73%;節能環保支出4300萬元,同比減少20.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9928萬元,同比減少42.65%;農林水支出72686萬元,同比增長3.16%;交通運輸支出11078萬元,同比減少6.33%;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5106萬元,同比增長78.72%;商業服務業等支出1225萬元,同比增長20.22%;金融支出127萬元,同比增長452.17%;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4767萬元,同比增長4.91%;住房保障支出5975萬元,同比減少35.99%;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455萬元,同比增長0.28%;其他支出572萬元,同比減少48.61%;債務付息支出5418萬元,同比增長33.68%;債務發行費支出21萬元,同比減少70%;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3126萬元,同比增長49.43%。
2020年陽東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0532萬元,上級補助收入273989萬元,債券轉貸收入25559萬元,上年結余20310萬元,調入資金10263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5717萬元,全年財政總收入為476370萬元;陽東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71641萬元,上解上級支出72187萬元,債務還本支出8054萬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資金2263萬元,全年財政支出總計454145萬元。收支相抵,結轉下年的支出22225萬元。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2020年陽東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64800萬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3789萬元;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129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7032萬元;污水處理費收入3850萬元。
2020年陽東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155389萬元。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514萬元;城鄉社區支出49749萬元;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37萬元;農林水支出58萬元;其他支出79386萬元;債務付息支出2801萬元,債務發行費用支出5萬元,抗疫特別國債安排支出19739萬元。
2020年陽東區政府性基金收入64800萬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22965萬元,債務轉貸收入86350萬元,上年結余7953萬元,總計收入為182068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合計155389萬元,債務還本支出350萬元,政府性基金調出資金10236萬元,總計支出為165975萬元。收支相抵,結余16093萬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2020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450萬元,主要是股利、股息收入450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28.57%。2020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432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20.33%,調出資金27萬元,上年結余9萬元,收支平衡。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1.2020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完成45327萬元。其中:保險費收入20939萬元,利息收入670萬元,財政補貼收入15368萬元,其他收入72萬元,轉移收入9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8188萬元。
2.2020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完成45797萬元。其中:社會保險待遇支出37697萬元,轉移支出18萬元,上解上級支出8082萬元。
3.收支對比,本年收支結余-470萬元。
4.年末滾存結余51361萬元。
二、2020年地方政府性債務情況
(一)基本情況
2020年末我區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為318362萬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為154542萬元,專項債務余額為163820萬元;政府或有債務余額為970萬元,其中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余額為734萬元,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余額為236萬元。
(二)債務收入及使用情況
2020年地方政府性債務收入103910萬元。一是再融資債券轉貸資金收入6910萬元,全部用于償還2020年到期的政府債券;二是新增債券轉貸資金收入97000萬元,其中一般債券轉貸資金19000萬元,專項債券轉貸資金78000萬元,主要用于市政道路、產業園區、鎮村環境整治、村集中供水、醫療設施等民生支出,2020年已全部撥付到項目單位。
(三)債務償還情況
2020年地方政府性債務還本支出6910萬元,其中使用上級再融資債券償還到期債務6910萬元。
三、2020年財政工作情況
(一)積極應對嚴峻形勢,全力抓好爭資保收。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減稅降費和經濟下行帶來的嚴峻形勢,我們積極應對。在支持抗疫、復工復產和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全力爭資保收。一是堅持依法依規組織財稅收入。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稅源企業的跟蹤服務,推進土地增值稅清算進度,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加強罰沒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等非稅收入征管,實現應收盡收。二是統籌盤活政府資產資源。努力挖掘政府資產資源增收潛力,清理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存量資產、國有企業低效閑置資產和政府性資源,積極拓寬財政收入來源。三是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努力彌補財力缺口。主動適應財政資金分配方式的新變化,積極與上級財政部門對接,把握資金導向,及時掌握政策信息,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政府債券等資金爭取力度,全年爭取到政策資金達27.8億元,有效彌補了財力缺口,保障了重點支出。
(二)嚴格控制行政開支,優先保障重點支出。一是積極應對疫情對財政收支沖擊,堅決貫徹過緊日子思想,大力控制行政開支。通過壓縮預算執行中安排的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從嚴控制新增支出項目和“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將節省的資金優先保障“六穩”“六保”重點任務支出。二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支出。撥付3218萬元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建立疫情防控資金保障快速反應機制,開通疫情防控資金撥付“快速通道”,簡化撥付程序,優先保障疫情防控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三是兜牢“三保”底線。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的總體要求,科學統籌全區自有財力,按照先“三保”支出,后其他支出的庫款保障秩序,合理調度財政國庫資金,切實保障重點支出,按時足額發放公職人員工資,及時安排撥付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資金,保障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轉支出。四是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聚焦三大攻堅戰突出問題,加強政府債務風險管控,嚴格落實精準脫貧專項扶貧投入,加大污染防治經費保障,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三)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支持經濟加快恢復。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積極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和企業經營困難,發揮好財政資金“穩增長、促發展”的積極作用。一是堅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切實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全區實現新增減稅降費3.74億元,其中,2020年新出臺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2.25億元;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在2020年繼續實施形成的減稅降費1.49億元。二是統籌用好財政政策工具,支持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投入191萬元,落實復工獎補、貸款貼息、援企穩崗等政策,減免國有房產租金172萬元,出臺政策鼓勵非國有主體的各類業主減免或緩收房租,幫助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三是支持產業發展提質增效。重點支持園區發展平臺拓展優化,投入資金52687萬元,用于扶持工業園區各項設施建設和落戶企業獎勵,優化相關的配套環境,為我區工業制造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創業發展平臺。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投入資金3610萬元,支持高新企業培育、企業研究開發和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等,有效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四是用活用好直達資金和債券資金,積極發揮專項債券資金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全年安排9.7億元債券資金,用于支持市政道路、產業園區、鎮村環境整治、村集中供水、醫療設施和民生領域基礎設施的項目建設,帶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在疫情影響財政收入下降的情況下,有效補充財力,保障全區補短板、惠民生、擴內需的資金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四)加大統籌保障力度,兜穩民生支出底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持續改善民生福祉。全年民生領域財政支出2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07%。一是持續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投入59750萬元,落實底線民生保障擴面提標政策,進一步提高低保、特困、孤兒、困難殘疾人等底線民生保障水平,發放城鄉低保人員、特困人員等低收入群體價格臨時補貼1625萬元,筑牢底線民生保障網。二是聚焦補短板,積極支持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發展。投入13127萬元,支持區人民醫院內科綜合樓建設和推動區婦幼保健院新院開工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三是支持教育提質發展。投入1.8億元,支持紅豐鎮中心小學、陽東金灣學校、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一期工程)建設和推進教育現代化教學設備采購等項目,提升全區教育水平。四是支持穩就業。撥付就業資金、技能晉升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共1013萬元,及時做好一次性創業補助、基層就業補助、貧困勞動力補助、創業帶動就業等補貼發放工作,全力保崗穩崗。五是支持創文、創森和鞏衛工作,扎實推進竹篙山森林公園、農村“廁所革命”、“四好農村路”等民生實事工程建設。
(五)穩步推進財政改革,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一是扎實推進“數字財政”建設。作為試點區,對照“數字財政”建設總體規劃和各時間節點,積極參與和配合“數字財政”建設特別是全省核心業務規范制定、規劃設計、需求梳理、系統試點等工作,目前預算編制板塊、支出執行板塊和會計核算業務板塊已經上線運行,為全省財政云大集中模式、省市縣信息化基礎資源共享打下堅實基礎。二是推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實施“互聯網+政府采購”,利用信息化手段,將政府采購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信息智能化處理,實現公開、公平、公正,進一步提升政府采購透明度。三是推動落實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改革工作。制定完善相關實施方案,做好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黨組織關系接轉和人事檔案移交工作,依法依規保障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合法權益,全區已基本完成各級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移交陽東區的任務,國企退休人員合計384人完成移交。
各位代表,上述工作成績的取得,是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及代表委員們監督指導、全力支持的結果,是各鎮各部門攻堅克難、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在財政運行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突出困難和挑戰:一是重點收入下滑較大,拉低了總體稅收。受疫情和進項稅額抵扣影響,重點企業和行業稅收下滑,大大拉低了總體財稅收入。二是財政資金運轉困難。由于收入減額較大,造成財政資金運轉困難,致使年初預算支出執行進度慢。三是財政預算平衡壓力較大。收入減少,但支持疫情防控、做好“六穩”“六保”、兜牢“三保”等剛性支出,以及補短板支出都需保障,財政資金缺口較大,收支矛盾較為突出。
四、2021年預算草案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既面臨我國發展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省大力推進“雙區”建設,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我市大力實施陽江東部地區發展戰略等利好疊加機遇,又面臨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們將積極主動應對,按照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堅定發展信心、明確目標要求,做好各項財政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全年收支預期目標。
2021年我區財政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持“以收定支”原則,充分發揮財政支撐、引導和保障作用,全力保障區委、區政府及各部門重點支出,為推動我區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融灣接帶先行示范區、大灣區產業發展重要延伸區和陽江東部宜居樣板,全力爭當陽江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濱海城市建設排頭兵提供堅實的財政保障。
貫徹上述指導思想,2021年預算編制遵循以下原則:一是以收定支,確保平衡原則。充分研判財政經濟形勢,將所有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預算,做到實事求是,合理確定增幅。支出預算堅持統籌兼顧、量入為出、可省盡省、有保有壓,合理安排預算支出規模,嚴控新增支出。二是突出重點,優先保障原則。緊緊圍繞中央、省、市和區的重大戰略部署安排預算,重點投向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及區委、區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兜牢“三保”底線,優先保障“六穩”“六保”等重點工作,確保標準內的工資、民生等政策落實到位,不留缺口。三是厲行節約,提質增效原則。堅持黨政機關帶頭厲行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業。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真正把過緊日子要求作為長期堅持的基本原則,貫徹到預算編制全過程,精打細算節用裕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四是強化統籌,零基安排原則。打破基數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采取零基預算安排方法,公用經費統一按人員定額安排,事業發展支出按先急后緩和實際需求合理安排預算,各部門新增任務優先通過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統籌財政撥款和自有資金、合理分配年度間資金安排等方式解決。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安排草案
按照2021年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2021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擬安排148966萬元,比上年收入實績增長6%。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主要項目的安排情況是:稅收收入129608萬元,比上年收入實績增長8%;非稅收入19358萬元,比上年收入實績減少5.68%。其中,增值稅收入55504萬元,比上年增長8%;企業所得稅收入21890萬元,比上年增長8.66%;個人所得稅收入2819萬元,比上年增長6.02%;資源稅收入213萬元,比上年增長9.23%;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14525萬元,比上年增長8%;房產稅收入7949萬元,比上年增長8%;印花稅收入2823萬元,比上年增長4.98%;城鎮土地使用稅收入4307萬元,比上年增長8%;土地增值稅收入6438萬元,比上年增長8%;車船稅收入1615萬元,比上年增長8.03%;耕地占用稅收入2550萬元,比上年增長4.98%;契稅收入8436萬元,比上年增長9.01%;環境保護稅收入448萬元,比上年增長7.95%;其他稅收收入91萬元,與上年持平;專項收入9210萬元,比上年增長4.48%;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3002萬元,比上年減少13.66%;罰沒收入2800萬元,比上年減少13.93%;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2854萬元,比上年減少11.56%;政府住房基金收入130萬元,比上年減少4.41%;其他收入1300萬元,比上年減少16.34%。
根據2021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計劃148966萬元,加上各項轉移性收入216502萬元,加上上年結轉資金22225萬元,加上調入資金45060萬元,全區財政總收入計劃為432753萬元。
按照《預算法》的規定和“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2021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計劃406992萬元,加各項轉移性支出25761萬元,全區財政總支出計劃為432753萬元。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主要項目的安排情況是: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安排52249萬元,比上年實績47518萬元增長9.96%;國防支出安排15萬元,比上年實績146萬元減少89.73%;公共安全支出安排13983萬元,比上年實績17678萬元減少20.9%;教育支出安排70199萬元,比上年實績81160萬元減少13.51%;科學技術支出安排268萬元,比上年實績2025萬元減少86.7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安排1923萬元,比上年實績6681萬元減少71.2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安排74336萬元,比上年實績59750萬元增長24.41%;衛生健康支出安排43112萬元,比上年實績30899萬元增長39.53%;節能環保支出安排2952萬元,比上年實績4300萬元減少31.35%;城鄉社區支出安排8156萬元,比上年實績9928萬元減少17.85%;農林水支出安排59071萬元,比上年實績72686萬元減少18.73%;交通運輸支出安排2821萬元,比上年實績11078萬元減少74.54%;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安排2200萬元,比上年實績5106萬元減少56.91%;商業服務業等支出安排1080萬元,比上年實績1225萬元減少11.84%;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安排5132萬元,比上年實績4767萬元增長7.66%;住房保障支出安排60742萬元,比上年實績5975萬元增長916.6%;糧油物資儲備支出安排1387萬元,比上年實績1455萬元減少4.67%;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安排2767萬元,比上年實績3126萬元減少11.48%;預備費支出安排3600萬元;其他支出安排452萬元,比上年實績572萬元減少20.98%。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安排草案
2021年全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擬安排104300萬元,比上年收入實績增長61%。主要項目的安排情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90000萬元,比上年實績增長67.3%;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800萬元,比上年實績增長520.2%;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9000萬元,比上年實績增長28%;污水處理費收入4500萬元,比上年實績增長16.9%。
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安排104300萬元,加上上年結余16093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總收入安排為120393萬元。
2021年全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安排75393萬元,主要項目的安排情況是: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6萬元,比上年實績減少94.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62316萬元,比上年實績增長25.3%;農林水支出31萬元,比上年實績減少46.6%;債務付息支出3766萬元,比上年實績增長34.5%;其他支出8821萬元,比上年實績減少88.9%;抗疫特別國債支出253萬元,減少98.7%。
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安排75393萬元,加上調出一般公共預算資金45000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總支出安排為120393萬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安排草案
2021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計劃450萬元,主要來自煙草公司的股利、股息收入。相應計劃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50萬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安排草案
1.2021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安排63645萬元。其中:保險費收入59301萬元,利息收入479萬元,財政補貼收入3636萬元,其他收入108萬元,轉移收入121萬元。
2.2021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安排72314萬元。其中:社會保險待遇支出72263萬元,轉移支出51萬元。
3.收支對比,本年收支結余-8669萬元。
4.年末滾存結余15060萬元。
五、完成2021年預算目標主要措施
(一)堅持新發展理念,狠抓財政收支管理工作
一是強化統籌挖潛增收,全力以赴抓收入。科學研判形勢,圍繞全年收入預期目標,堅持財稅聯動科學組織收入,主動對接稅務局和非稅執收部門,充分挖掘增收潛力,提高稅收征管效能,依法依規組織財稅收入,努力實現應收盡收。加強預算體系之間的統籌,繼續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的統籌力度,積極盤活處置政府資金資源資產,深入培育和拓寬財源,增強內生動力。積極爭取債券資金支持,加強預算資金與政府債券等來源和項目的銜接,注重統籌兼顧和錯位配置。
二是突出優化支出結構,全力保障重點支出。堅持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大力壓減一般支出,嚴格執行省有關文件要求,進一步加大對非重點、非剛性支出壓減力度,繼續厲行節約勤儉辦事,將資金用于疫情防控常態化、民生支出等領域,并做好資金保障。強化政府債券的撬動作用,在確保債務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用足用好上級財政部門下達新增債券額度,優化債券資金投向結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同時協調加快債券資金實際支出進度,督促項目單位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意識,切實提高債券資金使用績效。
(二)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支持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繼續助力企業紓難解困,持續推進減稅降費,推動惠企政策措施落實,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加快發展。落實科技創新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加強研發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迭代升級。支持培育新興產業集群,鼓勵企業加快落戶建設。
二是大力支持園區擴容提質。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支持加快創建國家經開區,著力推進園區道路、集中供水、防洪排水、污水處理和消防等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園區環境衛生整治,改善園區綠化保潔工作,不斷提高園區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優化園區投資環境。
三是支持完善交通網絡建設。加快推進新江臺公路南延線工程、濱河大道工程、永安路延伸工程、湖濱路南段延伸工程、迎賓大道改造及延伸工程等項目建設,支持推進S297線合山至大溝段改建和S386線那龍至長湖段等項目建設,提高內聯外通水平。
四是著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持主動對接融入“雙區”建設,加快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我區“中間強兩翼弱”的發展基礎上,更加關注面向海洋、兼顧山區、兼顧地區平衡,支持加強海洋資源、農業資源、旅游資源和新型產業園區的開發,利用豐富的土地、水電、森林資源,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推進南北兩翼共同發展。
(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機制,加強對扶貧資金的動態監控,強化對扶貧項目的監督管理。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提高貧困村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穩定脫貧,鞏固脫貧質量,提升脫貧成效。
二是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全力支持我區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立足資源稟賦,突出特色主導產業,加快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著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扶持創建農業知名品牌,帶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三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支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推進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廁所糞污、生活污水的綜合治理,大力提升鄉村風貌。繼續助力“四好農村路”建設,打造脫貧致富路、綠色發展路、幸福民心路,助力鄉村振興。
(四)持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大力增進民生福祉
一是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支持推進醫療改革進程,夯實我區醫療服務能力,擴大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供給,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推動區人民醫院住院綜合樓投入使用,加快推進區婦幼保健院新院、區第二人民醫院和區公共衛生醫院建設,推動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提升醫療資源優質均衡發展水平,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
二是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救助補助標準,城鎮、農村低保平均補差水平每人每月分別提高到不低于683元和317元。全面落實特困人員供養制度,保障全區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基本照料護理全覆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81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243元。
三是支持發展教育事業。全方位構筑財政保障體系,夯實教育長遠發展基礎,加快推動陽東金灣學校、鳳凰中學、區第一小學、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第二期)等項目建設。支持加快發展農村公辦幼兒園,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優化學前教育資源布局。推動區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支持實施名師創建工程,提升義務教育和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保障,不斷提高基礎教育發展水平。
四是加大就業扶持力度。積極配合做好穩崗就業工作,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確保就業補貼及時撥付到位。加大就業創業補貼及技能晉升培訓補貼力度,強化勞動力技能培訓,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
(五)持續深化改革,不斷提升財政治理效能
一是深入推進“數字財政”建設。創新財政管理方式,實現業務管理以“數字財政”建設為支撐,運用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系統建設成果,實現在“同一標準、同一平臺、同一系統”下開展全鏈條財政預算業務管理,對財政資金分配、撥付、使用、核算等實施全流程監管,并為預算管理改革提供系統支撐,提高行政效能,不斷提高財政服務質量和效率。
二是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加快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將績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全過程,推進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健全預算安排與績效結果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政府債務管理體制機制,全面加強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和預算評審,涉及財政支出的全部依法納入預算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進一步完善并抓好直達機制落實,提高直達資金管理水平。
三是加大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開展清單管理、授權放權管理,提升國資監管效能。優化資產結構,完善區屬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創造條件推動“僵尸企業”實現市場化出清。強化企業功能定位,發揮房地產開發經營、食品等傳統產業基礎優勢,推進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試點工作,促進國資國企經營管理提質增效。
四是理順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激活鄉鎮經濟功能。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明確鎮事權和支出責任,并建立鎮級財政性激勵機制,明確在基建投資和轉移支付、財政增收、土地出讓金等方面對鎮給予支持,提高鄉鎮理財、生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全區財政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大會決議,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奮發進取,真抓實干,更好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為我區加快打造融灣接帶先行示范區、大灣區產業發展重要延伸區和陽江東部宜居樣板,全力爭當陽江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濱海城市建設排頭兵做出財政貢獻!
附件2 (1)陽江市陽東區一般公共預算2020年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草案)、(2)陽江市陽東區政府性基金預算2020年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草案)、(3)陽江市陽東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2020年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草案)、(4)陽江市陽東區社會保險基金預算2020年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草案).pdf
附件3 2021年陽江市陽東區部門政府采購預算(草案).pdf
附件4 陽江市陽東區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的決議(批復).pdf
附件5 2021年陽江市陽東區政府預算公開(省模板).pdf
附件6 陽東區2020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及余額決算情況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