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_国产麻豆9l精品三级站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10秀_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陽江市陽東區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文章來源: 陽江市陽東區財政局    發布時間: 2023-03-07 09:26    瀏覽次數: -

區 九  屆  人  大

  三次會議文件(11)


——2023年2月15日在陽江市陽東區第九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陽江市陽東區財政局局長  許炳旋

各位代表: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會報告陽東區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受經濟下行、疫情反復、國內外形勢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執行“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落實區委“1+3個3”工作部署,堅決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穩住經濟大盤,堅持過“緊日子”思想,兜牢“三保”支出底線,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快報數,下同)

      2022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74944萬元,比上年收入實績155386萬元增收19558萬元,同比增長12.59%,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影響后增長17.36%。其中:稅收收入138779萬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影響后增長11.80%,自然口徑增長6.08%,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79.33%;非稅收入36165萬元,同比增長47.21%。2022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4944萬元,上級補助收入334971萬元,債券轉貸收入21698萬元,上年結余4829萬元,調入資金7041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67萬元,全年財政總收入為543750萬元(詳見附件表1)。

      2022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0680萬元,比上年支出實績405053萬元增加35627萬元,增長8.80%。其中:教育支出91561萬元,同比增長7.55%;科學技術支出801萬元,同比增長3.76%;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4455萬元,同比增長4.9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8211萬元,同比增長2.82%;衛生健康支出58128萬元,同比增長11.73%;節能環保支出2796萬元,同比增長13.57%;城鄉社區支出12381萬元,同比增長58.77%;農林水支出46909萬元,同比減少34.26%;交通運輸支出8157萬元,同比減少1.76%。(詳見附件表3)。

      2022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0680萬元,上解上級支出71030萬元,債務還本支出14398萬元,結轉下年的支出17642萬元,全年財政支出總計543750萬元(詳見附件表1)。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2022年全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37839萬元,同比增長10.02%,加上級補助收入6186萬元,債務轉貸收入90640萬元,上年結余6655萬元,總計收入為141320萬元(詳見附件表11)。

2022年全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123534萬元,同比減少7.49%,債務還本支出6640萬元,政府性基金調出資金6769萬元,結轉下年支出4377萬元,總計支出為141320萬元(詳見附件表11)。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2022年全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592萬元,同比增長32.14%。其中:股利、股息收入559萬元,利潤收入33萬元,總計收入592萬元。全區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320萬元,同比減少8.57%,調出資金272萬元,總計支出592萬元,收支平衡(詳見附件表17)。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2022年全區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完成22308萬元,支出完成24412萬元,本年收支結余-2104萬元,年末滾存結余9553萬元。其中:保險費收入21693萬元,利息收入114萬元,轉移收入495萬元,其他收入6萬元。社會保險待遇支出24364萬元,轉移支出44萬元,其他支出4萬元(詳見附件表24、25、26)。

      (五)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1.2022年省下達債券資金情況

      2022年省下達全區政府債券資金112338萬元,其中:按性質分,包括一般債券21698萬元,專項債券90640萬元;按用途分,包括新增債券94000萬元,再融資債券18338萬元(詳見附件表30)。

      2.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余額情況

      2022年末全區地方政府債務限額571781萬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225945萬元,專項債務限額345836萬元。2022年末全區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為569017萬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為223196.57萬元,專項債務余額為345820萬元(詳見附件表28、29);政府或有債務余額為970萬元,其中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余額為734萬元,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余額為236萬元。

      3.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情況

      2022年債務還本付息支出37722.77萬元,其中償還本金支出21038.2萬元,償還利息支出16684.57萬元(詳見附件表30)。

      (六)2022年財政工作情況

      一年來,區財政部門堅持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優化和落實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加強民生和重點領域支出保障,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狠抓財政管理,為完成全區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1.民生投入實現持續增長

      2022年全區落實民生類支出32.02億元,同比增長4.82%,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2.67%。全力保障常態化疫情防控。2022年,投入資金4923萬元,用于核酸檢測、疫苗接種、隔離場所改造和運轉等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對防控資金的跟蹤督辦,規范資金審批程序,確保資金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支持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落實義務教育至高中階段學生公用經費 10799萬元,確保全區中小學校正常運轉經費需要。投入資金3404萬元,落實義務教育山區教師補助政策,確保全區教師工資實現“兩個不低于”的要求。安排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資助、普通高中和中職助學金免學費共1481萬元,惠及幼兒和學生10113人。支持文化建設補短板。2022年文化投入4455萬元,同比增長5%,主要用于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和體育館設施免費開放、鎮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文物保護和利用、文藝惠民等支出。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2022年全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共投入資金3771萬元,其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提高5元,達到市本級每人每年84元的標準;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提高30元,達到市本級每人每年610元的標準。強化底線民生保障。全年撥付困難群眾救助、殘疾人補貼、高齡老人補貼、優撫對象補助等22585萬元,兜牢了全區基本民生保障底線。著力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全年撥付就業補助資金688萬元,用于發放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貼、公共就業崗位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等就業補貼。支持平安陽東建設。投入資金3646萬元(取大數整數),加強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建設。投入62.65萬元,支持加快建設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2. 積極籌措資金支持鄉村振興

      不斷完善財政支農投入優先保障和穩定增長機制,統籌資金支持鄉村振興。2022年共計統籌整合涉農項目資金27000萬元,用于支持農業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統籌安排駐鎮幫鎮扶村資金23441萬元,投入中央財政銜接資金875萬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任務,切實推動鄉鎮持續高質量發展。

      3.統籌資金支持區域協調發展

      全力保障區中心工作。2022年共投入融灣攻堅及重點工作經費3731萬元,為“融灣先行”十大攻堅行動及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提供堅實的財政保障。支持重點交通項目建設。2022年投入資金13317萬元,重點支持國道G325線陽江市江城坪郊至輪水(陽東段)建設項目、農村公路單改雙和“錯車臺”建設項目、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核心工程。加強區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共計爭取上級轉貸專項債券項目資金9.4億元,用于支持區婦幼保健新院、經開區基礎設施、水系綜合整治等重點項目建設。投入資金894萬元,用于陽東區惠民安居工程(五、六期)建設項目,投入資金134.2萬元,用于農村危房改造,切實保障農村低收入群體基本住房安全,進一步完善了全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大力支持污染治理。投入農村生活垃圾(含污水)收集運輸作業費1573萬元、農村保潔獎勵資金531萬元,投入1350萬元,支持推進水系整治及重點地區中小河流的治理。

      4.多措并舉穩住經濟大盤

      堅持穩中求進,大力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助力陽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折不扣落實系列減稅降費。2022年,全區新增減稅降費7.55億元,其中緩稅緩費4.07億元,有效幫助企業紓困解難,保障全區市場主體穩健發展。落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實中央、省、市制定的紓困穩崗一攬子政策措施要求,發放小微企業社保補貼,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助力中小企業紓困發展。階段性減免市場主體房屋租金,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全區國有房屋落實租金減免231.75萬元,惠及45戶個體工商戶和15戶服務業制造業小微企業。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提高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預留采購份額,貨物服務采購項目給予小微企業價格扣除優惠由原來的10%提高至10%-20%。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組成聯合體或者大中型企業向小微企業分包的,評審優惠幅度由3%提高至4%-6%。政策發力促進消費。全區投入資金175萬元開展夏季和秋季政府惠民消費券發放活動,有效帶動全區消費。加快直達資金使用進度。全年上級下達全區直達資金10.88億元,其中62.13%用于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支出,支出率為99.67%,進一步加快民生領域直達資金支付,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5. 支持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

      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落實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462萬元,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促進小微企業上規模。積極爭取省級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獎補和技術改造項目資金等共計1479.63萬元,助力企業創業創新、做大做強。加大對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投入61330萬元支持珠海(陽江萬象)產業轉移工業園完善園區設施、保潔綠化等工作,進一步提升了園區承載能力。

      6. 有保有壓兜牢“三保”底線

      貫徹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無預算、超預算支出,行政經費和“三公”經費做到“只減不增”,把資金用在刀刃上。加大資金清理盤活力度,對沉淀的上級轉移支付結余結轉資金、部門存量資金進行清理盤活,共清理回收項目資金3.99億元,把資金安排到急需項目中去,提升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三保”支出保障有力。堅持“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全年“三保”支出21.65億元,堅決兜牢兜實“三保”底線,確保“三保”預算按期足額執行,時刻防范“三保”風險。

      7. 穩步推進財政改革

      “數字財政”建設持續深入推進。2022年“數字財政”系統實現了財政核心業務規范化和信息系統一體化,加快資金撥付速度,提升工作效率,有力推動財政數字化建設,“數字財政”系統多項考核指標在全市排名第一,提升全區管財理財水平。深化鎮級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出臺鎮級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方案,通過全額保障向差異化保障方式的轉變,堅決破除鎮“等、靠、要”的傳統思維,進一步壓緊壓實鎮管財、理財、用財責任,有效提高各鎮政府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序推進績效管理改革。強調事前績效管理,對新增重大政策、重大項目支出的申請開展事前績效評估。把績效目標作為預算安排的前置條件,強化結果運用,把考核結果作為預算編制的重要參考依據,增強預算單位的主體責任和效率意識。深化國企改革重組。組建五大區屬國有企業,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夯實兩大平臺根基,引導國有資本投向推動有效投資。積極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強化國資監管效能,助力國企穩健發展。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進一步規范政府購買服務程序,創新政府購買服務模式,積極引入第三方監督評估主體,切實提高政府購買服務的科學性、高效性。

      同時,當前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如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基礎還不夠扎實,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夠理想,收支矛盾依舊突出,預算績效管理仍需加強,財政管理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等。對此,我們將認真研究,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3年預算草案

      2023 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五”發展關鍵之年。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認真謀劃好2023年全區經濟工作目標,科學編制好2023年預算工作,緊緊圍繞打造陽東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目標,全力推進“融灣先行”十大攻堅行動,奮力開創陽東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一)2023年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總體要求

      2023年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市委八屆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市委“123+N”、區委“1+3個3”工作部署,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做強經濟基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預算管理精細化水平,科學安排預算收支計劃,扎實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兜牢兜實“三保”底線,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重大政策項目落地見效,堅持厲行節約、過“緊日子”,統籌發展與安全,防范化解財政風險,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在譜寫陽東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中展現財政新作為、干出財政新氣象。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2023年預算編制著重把握以下四方面:

      一是突出保市場主體,加大助企紓困力度。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堅決不收“過頭稅費”,絕不因財政收支矛盾大而亂收費增加企業負擔。聚焦支持市場主體降本紓困促發展,適時研究新的援企助企系列紓困幫扶政策,接續已實施的穩市場主體政策,更加強調精準有效,為企業雪中送炭,助企業煥發生機。

      二是重點保“三保”,科學調整支出結構。繼續向上級積極爭取新增債券額度,加強政府資源資產統籌整合,努力增加可用財力,保證財政支出強度。更大力度優化調整支出結構,有保有壓有調整,重點保障“三保”支出,統籌資金落實好省、市和區的重大部署。削減非急需、非必要支出,少安排、調整安排或不安排支出績效不明顯、使用進度偏慢、沒有具體項目或項目不具備實施條件的資金。

      三是強化過“緊日子”,減少一般性支出。各部門帶頭過“緊日子”,繼續削減一般性支出,強化“三公”經費預算管理,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大幅控制部門履職輔助性購買服務和政府采購服務類品目預算,把更多財政資源騰出來,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切實做到節用為民。健全財政支出約束機制,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和閑置資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共享共用,完善過“緊日子”制度體系。

      四是優化預算編制,擴大信息公開范圍。強化“數字財政”系統支撐,加強對本級預算單位的指導,強化預算與項目庫的銜接,按照省的要求做好預算在線編制工作。加大預算信息公開力度,確保公開信息“找得到、看得懂、能監督”。擴大部門預算公開范圍,細化部門預算公開內容,項目預算安排等信息應當向社會公開,并推進按支出經濟分類公開政府預算和部門預算。

      (二)2023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安排草案

      按照2023年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2023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擬安排188940萬元,比上年收入實績增長8%。其中稅收收入162249萬元,比上年實績收入剔除留抵退稅因素影響后增長10%。非稅收入26691 萬元,比上年收入實績減少26.2%。2023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計劃18894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242052萬元,上年結轉資金17642萬元,調入資金35250萬元,債券轉貸收入10000萬元,區域間轉移支付收入35000萬元,全區財政總收入計劃為528884萬元(詳見附件表4、表5)。

      按照《預算法》的規定和“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2023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計劃484169萬元,預備費3600萬元,各項轉移性支出41115萬元,全區財政總支出計劃為528884萬元(詳見附件表4)。

      (三)2023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安排草案

      2023年全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擬安排96608萬元,比上年收入實績增長155.31%,加上債務轉貸收入56000萬元,上年結余4377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總收入安排為156985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相應安排121985萬元,加上調出一般公共預算資金35000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總支出安排為156985萬元(詳見附件表14)。

      (四)2023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安排草案

      2023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計劃780萬元,主要來自國企利潤收入和股利、股息收入。相應計劃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780萬元(詳見附件表20)。

      (五)2023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安排草案

      2023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安排37816萬元,支出安排25763萬元,本年收支結余12053萬元,年末滾存結余20506萬元。其中:基本養老保險費收入當期征繳收入32945萬元,財政補貼收入3500萬元的利息收入163萬元,其他收入7萬元,轉移收入1201萬元。社會保險待遇支出25630萬元,轉移支出70萬元,其他支出3萬元,上解上級支出60萬元(詳見附件表24、25、26)。

      (六)2023年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2023年,財政部門將協同相關部門做實做細項目儲備,積極申請新增債券資金,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前省下達全區新增債券6.6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券1億元,新增專項債券5.6億元,主要用于鄉村振興、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項目(詳見附件表37)。

      地方財政按期落實償還計劃,將債務還本付息支出列入預算安排。2023年全區預計安排債券還本付息支出4.71億元,其中債券付息支出1.8億元,債券還本支出2.91億元(詳見附件表30)。

      三、完成2023年預算目標主要措施

      2023年,我們將繼續強化財政責任擔當,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持續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全面深化財政領域改革,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全力推動有效投資落地落實,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為陽東現代化建設貢獻財政力量。

      堅持依法理財管財,提升財政服務水平。嚴格執行預算法及預算法實施條例,做好相關配套制度建設。嚴格依法辦事,依法組織財政收入、安排支出。嚴格執行經本級人大批準的預算,嚴控預算調整調劑,全面推進預算支出進度與績效目標實現程度“雙監控”。全面規范預決算信息公開,提升財政資金管理透明度。

      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促進財政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全力以赴抓稅收收入。強化部門溝通協作,加強對稅收收入的分析和預測,關注重點企業行業的生產狀況,堅決堵住偷稅漏稅逃稅的缺口,實現顆粒歸倉。二是盤活政府資源資產,抓好重點非稅收入。重點抓好礦產資源出讓、罰沒收入、水田耕地指標出讓、河砂開采權等收入,特別是紅五月十隊鍋蓋嶺礦業權出讓。三是優化支出結構提升效能。全面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堅決削減不必要、非剛性支出,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努力提高財政支出效率,兜牢“三保”支出底線。

      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推進陽東現代化建設。一是加大政策資金爭取力度。相關部門互相配合,抓好項目謀劃、儲備、申報和爭取工作,全力爭取新增債券、涉農整合和專項資金,在專項債投資拉動上加力,管好用好地方政府新增債券,加快直達資金支出進度,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二是大力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圍繞市場主體需求精準施策,加強對市場主體支持,突出“助企紓困政策提升效能”。運用財政補助、財政貼息、以獎代補等財政扶持政策,支持企業自主創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堅持制造業當家。三是加快工業園區平臺建設。通過優化相關的配套環境,為全區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創業發展平臺,筑牢現代化建設產業根基,全力推動陽東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深化涉農資金統籌改革,積極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突出績效管理“風向標”,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爭取更多新增政府債券資金,支持建設農村特色產業村,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支持實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加快全域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

      加強生態系統保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統籌資金力量解決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改善全區生態環境。堅持綠色發展,支持綠色環保工作,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和固體廢棄物處理能力建設,提高農村保潔水平,加大資金投入,支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

      強化民生財力保障,切實增進群眾福祉。支持推出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舉措,突出財力下沉基層加力。一是落實民生實事保障資金。全力支持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育兒、交通、食品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平安等“民生十大工程”,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二是鞏固底線民生保障水平。進一步擴大低保覆蓋面,確保城鄉困難群眾都能享受低保,實現應保盡保。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按時按質完成參保任務。三是支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擴大各類教育學位供給,繼續落實各學段生均公用經費保障,繼續支持義務教育補短板和推進教育現代化工作。四是加大人均公共文化財政支出。進一步加大對公共文化領域重大項目資金的統籌安排,提高全區文化體育服務水平。

      筑牢風險防護底線,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一是防范新增隱性債務風險。實施常態化債務風險監測和預警,完善監督問責制度,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不斷鞏固全域無隱性債務成果。二是防范基層“三保”風險。堅持“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地位,確保兜牢“三保”底線不出風險。三是加強庫款管理。建立健全庫款管理長效機制,密切關注和預測庫款流入流出情況,確保庫款維持在合理水平。四是發揮財政監督檢查職能。加強財政資金的監督和管理,提高預算執行效率使用效益,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會議費支出,為人民群眾管好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財政工作任務艱巨,但我們信心百倍,不畏艱難,更擁有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和意志。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指導下,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努力完成財政各項目標任務,堅決打贏“融灣先行”十大攻堅戰役,為我區奮力打造陽江“兩個定位”先行區提供有力的財政保障,奮力譜寫陽東現代化建設的壯麗篇章。


      附件1 陽江市陽東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陽江市陽東區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的決議(草案).pdf

      附件2 2023年陽江市陽東區預算草案.pdf

      附件3 2023年陽江市陽東區部門政府采購預算(草案).pdf

      附件4 2023年陽江市陽東區政府預算.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