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_国产麻豆9l精品三级站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10秀_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陽東 > 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
文章來源: 陽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25-02-21 08:47    瀏覽次數: -

    陽東,因地域處于原陽江縣的漠陽江東部而得名。陽東原屬陽江縣的一部分。據《陽江縣志》(2000年11月第一版)、《南粵陽東》等記載,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趙佗據為南越國,陽東屬南越國地域;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高涼縣,屬合浦郡,縣治在北部(今區內大八鎮古城村),陽東區屬高涼縣境內。

    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吳孫權分高涼縣設高涼郡,屬廣州,領安寧(今陽江市江城區及陽東區部分境地)、高涼(以今陽東區大八鎮古城、塘坪鎮及江城區雙捷鎮上塘一帶為中心的地域)、西平(今江城區平岡鎮、陽西縣程村鎮、江城區白沙街道并以白沙圩、舊州城為中心的地域)三縣。高涼郡治安寧(今江城區),高涼縣治在今陽東區大八鎮古城村,后遷至西平縣舊州城(今江城區白沙街道)。

    梁武帝大通元年至二年(527~528),以高涼郡為中心設高州,改安寧縣為高涼縣,縣治仍在今陽東區大八鎮古城村。從漢代起,大八古城、白沙舊州城分別為高涼縣、西平縣縣治。

    隋初,廢郡為縣;隋煬帝大業二年(606),設陽江縣。今陽東區為陽江縣境。

    唐武德四年(621)十一月,馮盎(冼夫人的孫子)歸唐,廢高州都督府,以原屬高州府之陽江、西平、杜陵、齊安為域設恩州,州治陽江。今陽東區為恩州區域。

    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改恩州為南恩州。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廢南恩州,陽江為縣,今陽東區為陽江縣區域。

    清同治六年(1867)四月,陽江縣升格為直隸州。越三年陽江直隸州改為陽江直隸廳。光緒三十二年(1906),又恢復直隸州建制。辛亥革命后,1912年廢陽江直隸州為陽江縣。自漢至清,陽東始終皆屬原陽江縣區域。

    1949年10月,陽江解放,原陽江縣屬粵中專區所轄,1952年改屬粵西行政公署,1956年又改屬湛江專員公署。1983年9月歸江門市管轄。

    1988年1月7日,陽江撤縣設市(地級),將原陽江縣所轄行政區域分別設立陽西縣和陽東區、江城區。4月2日,陽江市陽東區人民政府掛牌成立,區政府駐市區萬福路1號。

    1991年6月22日,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國務院批準,撤銷陽江市陽東區,設立陽東縣,管轄原陽東區的行政區域,縣府所在地為新建設的東城鎮;同年7月1日,原區委、區政府在東城鎮舉行陽東縣成立掛牌儀式,縣政府臨時駐縣城廣湛公路旁(今東風四路150號)。1993年7月1日,縣委縣政府辦公大樓竣工剪彩,此后,縣政府駐縣城德政路1號新落成的縣委縣政府大院。

    2014年10月20日,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國務院批準,撤銷陽東縣,設立陽江市陽東區,管轄原陽東縣行政區域。2015年1月21日舉行陽江市陽東區成立掛牌儀式。

    陽東歷史文化淵源久遠,民間文化藝術主要有民歌、書法、繪畫等尤具特色,文學、詩詞、書畫、音樂、舞蹈、攝影等文藝團體活躍。祖先留下了很多極有價值的古遺址、遺跡、古文物較多,有海朗城、蓮塘驛、北津獨石塔、將軍第、吉水寺、雅韶十八座以及大溝古橋、笏朝村涌橋、龍眼井、仙人井、國帶井等遺址遺跡;有元迪郎保章御醫譚甫公墓、大澳萬人墳、官山等古墓葬。出土的古文物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編鐘,古代兵器銅鉞、銅斧、銅短劍、銅矛,巨大的千年古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