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東縣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10年1月27日在陽東縣第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陽東縣發展和改革局 盧增發
各位代表:
受縣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會報告陽東縣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
一、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9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采取積極措施,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克服外部需求減緩、經濟發展乏力等不利因素的影響,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完成情況良好。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86億元,增長1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51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52.86億元,增長18.5%,第三產業增加值29.48億元,增長12.8%,三次產業調整優化為22.2:49.9:27.9。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如下特點:
(一)農業生產發展平穩。
2009年,全縣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工作目標,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主動融入珠三角,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實施扶貧開發新措施,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成功申報了國家級農業品牌—“中國菠蘿蜜之鄉”,新引進源豐種豬場、豐多采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等6家較大的農業企業或農業項目,總投達9100萬元。預計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38.89億元,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5966元,增長8.1%。
(二)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平穩發展,園區功能進一步加強。
去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外貿出口嚴重萎縮,企業擴產增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我縣企業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難,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平穩發展態勢。2009年,預計全縣工業總產值177.94億元,增長19.1%;其中,規模上工業總產值153.72億元,增長21.6%。工業園區建設得到加強,新工業大道建設進展順利,縣工業園段已通車使用,園區供水、供電、污水處理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佛山禪城(陽東萬象)產業轉移工業園等園區功能建設不斷完善,承接產業轉移競爭力明顯提升。
(三)特色旅游健康發展,第三產業相對活躍。
在外需市場疲軟、部分行業生產大幅下滑的惡劣環境下,我縣充分發揮“廣東省旅游強縣”和“南海Ⅰ號”品牌優勢,以打造全國綠色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為目標,精心策劃,加大宣傳促銷力度,積極發展濱海休閑生態觀光游,旅游產業蓬勃發展。2009年,全縣旅游、商貿流通、商品房營銷、住宿、餐飲等相對活躍。全年共接待游客163.7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08億元,分別增長13%和16%。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92億元,增長22.4%。
(四)外貿出口和實際利用外資增幅平穩。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消費市場下滑,外貿出口放緩,我縣積極有效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不斷擴大出口主體和拓寬利用外資渠道。2009年,我縣外貿出口平穩發展,出口總額2.1億美元,增長4.5%;實際利用外資3718萬美元,增長5.7%。
(五)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
2009年,中惠沁林山莊繼續增資擴建,東風四路改造、陽東廣博園、新工業大道、新華路北段等項目投資興建,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發展良好,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全年完成投資41.84億元,增長30.1%。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增長45.2%,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47.1%。
(六)財政收入穩步增長,金融運行平穩。
進一步拓展財稅增收渠道,財政收入明顯增加。2009年,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28億元,增長18.1%。全縣金融運行平穩,年末,銀行存款余額67.71億元,貸款余額26.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7%和24%。
(七)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陽江(東平)核電項目進展順利,陽東慣平輸變電站建成啟用,東風四路改造工程、新工業大道、陽東半山國際酒店、陽東濱海新城、縣城新華路北段、五金刀剪物流城、龍山公園、廣博園、龍塘南路、龍山房地產、東泰花園、陽東花園、溫氏集團陽東綜合項目、陽東二中等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八)民生事業建設穩步發展。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試點縣工作有序推進,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全面落實,高中教育加快發展,全縣教育教學水平有效提高,高考上線人數1655人,比上年增長34%。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逐年擴大,參保率達99.3%;社會保障水平日益提高。至2009年底,全縣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共有17.4萬人次,比上一年增長36%;參加生育保險2.57萬人。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全縣城鎮新增就業崗位8543個,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725人;培訓農村勞動力4204人,實現轉移就業3784人。
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步伐明顯加快。2009年共立項農村飲水工程15宗,總投資6200.2萬元,對水網工程進行擴網改造。合山、大溝兩鎮已完成通水,解決了6.38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大八、塘坪、東城等鎮飲用水安全工程正在施工,那龍河整治工程、沿海防護林工程穩步推進。
文化、體育、衛生、環境保護等社會事業穩步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2‰,縣體育館、文化館、圖書館工程進展順利;縣婦幼保健院綜合門診樓已投入使用,那龍衛生院已完成主體工程,合山、大溝衛生院擴建工程順利開展,縣人民醫院進一步優化升級。鎮、村社區衛生站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
和諧社會保障工作深入推進。深入開展“大接訪”活動,積極主動調處民間資源權屬糾紛,依法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解決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公安機關“三基”工程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建立了縣信訪維穩工作長效機制。
2009年,我縣經濟運行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的發展態勢,為順利完成“十一五”規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成績面前,我們清醒地看到,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困難和薄弱環節:經濟總量偏小,發展方式仍然粗放,財政增收缺乏新的增長點;產業結構調整壓力加大,工業園區開發建設資金缺乏、進展緩慢,實質性入園企業較少;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農業龍頭企業少、農產品加工滯后,農民持續增收后勁不足;行政服務、民生和社會治安仍需進一步改善等等。
二、2010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2010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的重要一年,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對順利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至關重要,也將為“十二五”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十一五”規劃,今年宏觀調控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生產總值119.44億元,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8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61.79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增加值33.85億元,增長14.8%;三次產業比為19.9:51.7:28.4。
——農業總產值39.47億元,增長3.5%;
——工業總產值209.33億元,增長19%;
——人均生產總值27391元,增長12.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7億元,增長20%;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79億元,增長12%;
——外貿出口總額2.31億美元,增長10%;
——實際利用外資4090萬美元,增長10%;
——農民人均純收入6443元,增長8%;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億元,增長22%;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進一步加快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關鍵是要深入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縣六屆五次黨代會各項部署,按照縣委、縣政府確定的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思路,扎實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壯大強縣支撐產業。
完善園區設施,做強工業發展平臺。要把握國家和省擴大內需和扶持工業發展的政策契機,加大資金投入,集中力量推進廣東陽東經濟開發區、佛山禪城(陽東萬象)工業園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高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檔次、承載項目能力和競爭力。
致力抓好“雙轉移”,增強工業發展動力。依托廣東陽東經濟開發區平臺優勢,強化佛山禪城(陽東萬象)產業轉移工業園和陽東恒兆高新產業園載體功能,加強“雙轉移”配套服務建設,打造陽東大產業轉移工業園。準確把握港澳臺、珠三角、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新趨勢,全力承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項目落戶,培育發展能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財稅貢獻型產業,提升工業發展層次。依托陽江(東平)核電和鄰近的臺山核電項目,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在陽東建設核工業設備制造工業園。利用陽東豐富的風能、浪能資源,積極發展風能發電和浪能發電項目,培育新興產業集群。認真做好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相關工作,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和發達地區轉移就業。同時抓好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加強協調服務,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加強對現有企業的服務力度,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鼓勵和扶持民營企業開展制度、技術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民營經濟發展水平。積極實施扶優扶強政策措施,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促進傳統產業擴產增資,培育發展一批主業突出、帶動能力強、支撐作用大的企業。以高新技術改造提升五金刀剪、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機電建材等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創品牌、上規模,增效益,提升發展質量,推動全縣工業發展上新臺階。
(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塘坪、大八、新洲等鎮傳統農業向效益農業轉型,分散性經營向基地化大生產轉型,大力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溫氏集團陽東綜合項目和深圳豐多彩項目建設,引進一批新的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發展效益農業,加快建設廣東區域性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和廣東特色南藥生產加工基地,推動全縣農業集群式擴張,持續性增效。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體系,提高現代農業設施裝備水平。加快東平國家級中心漁港建設,開發外海遠洋捕撈,發展無公害特色水產養殖,推動海洋與漁業“二次創業”。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促進特色農產品效益最大化,推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加快發展特色旅游業。以打造全國綠色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為目標,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在觀光旅游、度假休閑、特色旅游產品開發建設上取得新進展。抓好陽東特色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加強旅游項目的策劃包裝,重點引資開發完善東湖和東平旅游區,爭創省級旅游景區。加快山水綠洲度假村建設,盤活新洲沸泉景區,提升溫泉度假村、濤景度假村發展檔次。加快陽東旅游大道建設,融合全縣旅游資源,挖掘刀剪文化、海洋文化和絲路文化內涵,拓展旅游新線路。發揮“南海Ⅰ號”和陽江核電帶動效應,構建以漁家風情、濱海觀光為主導的特色旅游圈。加快培養引進旅游服務人才,加強星級酒店創建工作,規范旅游行業管理,全面提高旅游發展水平,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培育發展現代物流業。抓好五金刀剪物流城、“雙轉移”配套服務中心建設,完善物流配套設施。依托區位、交通和產業發展優勢,扶持發展本土物流企業,積極引進外來知名物流企業,加快構建以工業原材料、工業產品為主的現代物流體系。
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體系。繼續做大批發零售、餐飲服務等傳統商業,大力發展金融保險業、信息、科技等服務業以及商務服務業、外企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和會展業,加強我縣與珠三角地區、港澳地區在現代服務業領域的合作,提升本地服務業的發展水平。
(四)加快推進特色城鎮化。
圍繞建設宜居創業濱海新城的目標,按照“東拓南進”的建設思路,著力推進中惠沁林山莊、濱海新城和雅韶配套項目、龍山公園、半山國際酒店、廣博園體育基地等項目建設,加快龍塘山片區建設進程,不斷擴大縣城規模。加快新華北路、新江臺公路、迎賓大道等骨干道路建設步伐,拓展縣城發展空間。加大省級中心鎮建設力度,重點依托陽江核電項目帶動,大力推進東平核電后勤服務區、國家級中心漁港區和濱海旅游區“三合一”建設;依托山水綠洲、陽江溫泉度假村等項目帶動,加快合山城鎮化建設。培育發展壯大餐飲、休閑、娛樂等第三產業,健全城鎮發展功能,促進地方人流、物流及經濟的發展,提高城鎮發展檔次。
(五)扎實推進招商引資,增強發展后勁。
要充分發揮招商引資利益共享機制的激勵作用,提高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性。立足廣東陽東經濟開發區和佛山禪城(陽東萬象)產業轉移工業園,搶抓新一輪產業轉移機遇,全力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加快推進陽東恒兆高新產業園項目的開發建設,加強與佛山禪城的產業對接,積極引進服裝、針織等產業;跟蹤順德產業轉移新動向和瞄準發達地區的高端產業,大力引進電子信息、新材料、環保節能等新興產業。把握國家擴大投資的政策方向,密切跟蹤已申報的重點項目,力爭納入省、市的投資計劃。進一步拓展招商領域,利用好香港、深圳、東莞、佛山和上海五個招商聯系點,大力引進農業、城建、旅游等項目,推動招商引資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發展。
提高外貿出口水平。落實扶持外貿出口的政策措施,推動出口企業創新經營模式,加快實現轉型升級。堅持科技興貿,以質取勝,引導五金刀剪企業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鞏固五金刀剪產品出口;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擴大水產品、水果等優勢農產品出口。鼓勵企業“走出去”,大力開拓新興出口市場,鞏固和擴大出口規模,提高出口效益。
(六)務實推進民生工程。
優先發展教育。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教育投入,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加快陽東縣第二中學建設,解決縣城初中學位少問題。圍繞實施“雙轉移”戰略,突出抓好就業培訓等各項提高勞動者素質工作。
不斷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加快完善促進就業的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類優惠政策。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健全社會救助體系,逐步解決困難群眾住房難問題。
大力推進衛生事業發展。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試點,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大力發展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建立完善覆蓋城鄉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體系,完善農村藥品供應網和監督網,保證人民群眾用藥安全。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科學規劃產業布局,避免產業轉移中的污染擴散,加強電鍍、皮革、化工等重污染行業“統一規劃、統一定點”工作,引導工業進園。確保飲用水源安全,加強那龍河、東湖水庫等水資源保護,嚴禁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源保護區。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從源頭控制污染。認真落實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準入管理和“三同時”制度,鼓勵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產業,從嚴限制高消耗、高污染項目。扎實開展創建綠色城鎮、綠色學校、綠色企業、綠色社區和生態示范區等活動,嚴格實施環境保護規劃,加大對環境執法力度,保護陽東的綠水青山。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健全信訪維穩網絡建設,積極做好各類矛盾隱患的排查化解和穩控工作,努力預防群體性事件發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穩定。
(七)加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
加快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加強科技與人才建設,落實《陽東專利獎勵辦法》,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高等科研院所為依托、市場為導向,具有區域資源特色、產業特色的自主創新體系,利用信息技術、先進適用技術,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和主導產業,促進企業技術水平和經濟增長能力的不斷提高,實現經濟新的增長。大力發展文化、廣播電視、體育事業,加快縣、鎮文化體育場館(站)的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依法保障婦女兒童、殘疾人和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八)推進政府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
著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清理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創新鄉鎮事業站所管理體制,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樹立清正廉潔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我們一定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實現陽東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促進陽東又好又快發展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