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_国产麻豆9l精品三级站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10秀_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規劃計劃 > 年度計劃
陽江市陽東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文章來源: 陽江市陽東區發展和改革局    發布時間: 2023-02-28 15:43    瀏覽次數: -

——2023年2月15日在陽江市陽東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陽江市陽東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鐘德偉

各位代表:

      我受區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我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

      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執行情況

      202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快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恢復,生產需求持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總體經濟保持增長。

      2022年,我區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加強經濟工作分析研判,經濟實現承壓增長。地區生產總值341.44億元,同比增長(下同)0.2%;農業總產值99.31億元,增長1.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5.88億元,下降7.7%;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94億元,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49億元,增長12.59%;外貿進出口總額72.13億元,下降6.8%。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萬元,增長4.7%。

      (一)狠抓產業發展,實體經濟持續改善。

      工業經濟穩中加固。印發《陽江市陽東區開展重點企業服務活動工作方案》,強化對我區108家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全力推動企業生產經營提質增效。全區規模以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增加值110.28億元,增長2.7%。三大超百億產業集群不斷壯大,高品質緊固件在建企業11家,正在籌建企業33家,2022年建成投產企業9家,累計投產39家;電子電器在建企業1家,已安排用地未動工企業4家,2022年建成投產企業3家,累計投產企業共8家;機械裝備在建企業8家,已安排用地未動工企業3家,2022年建成投產企業3家,累計投產企業11家,總投資約30億元,園區建設持續發力。第二產業增加值178.78億元,下降0.8%。

      現代農業穩定發展。全區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61萬畝,完成連片15畝以上撂荒耕地復耕復種面積0.27萬畝,超額完成市級下達的糧食生產和撂荒耕地復耕復種任務。糧食產量13.7萬噸,蔬菜產量22.28萬噸,分別增長0.7%和4%,農產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海洋漁業平穩發展,漁業產值48.11億元,增長0.2%。南鵬島中廣核海上風電海域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省級海洋漁業跨縣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和絲苗米、牛大力等3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落地建設。第一產業增加值58.91億元,增長2.2%。

      第三產業有序恢復。旅游精品路線陽東漁村風情之旅、陽江十八子刀剪與漆藝工業之旅獲得2022年省文化繁榮發展專項資金。全區4個3A級景區(東平大澳漁村,福興松鼠王國樂園、十八子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陽江漆藝院)復核已通過市專家評估鑒定,大澳漁村創建4A級景區進入評審階段。星港匯綜合商業體打造陽東文化創意街順利開業,華科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初具規模。第三產業增加值103.75億元,增長0.7%。

      (二)狠抓項目攻堅,發展能級持續提升。

      項目攻堅持續深入。組織開展企業項目集中動工儀式和“融灣先行”十大攻堅行動工作推進會,積極爭取專項債券支持項目建設。2022年獲批專項債項目8個,發行專項債8.4億元,目前8個獲批專項債項目已開工建設。全區48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9.57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53.63%。其中2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7.54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37.75%;7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6.4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95.37%。

      要素保障全面加強。印發《陽江市陽東區重大項目并聯審批工作專班組建方案》,成立重大項目工作專班,落實“六聯動”機制,攻克一批要素保障難題。2020-2023年土地成片開發方案獲批,涉及面積1980.096畝。完成2134畝批而未供土地與1385畝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取得城鎮建設用地批準文件7宗,面積共144.3865公頃,包括園區用地和新建廣州至湛江高速鐵路建設項目(陽東段)用地。完成征收土地約49萬平方米,其中工業用地約25萬平方米,道路用地約8萬平方米,醫院用地約0.5萬平方米,風力發電用地約3.5萬平方米,其他用地約12萬平方米。

      招商引資卓有成效。開展區領導帶隊外出招商活動6批次,舉辦集中簽約3場,接待60批次客商來陽東考察,接洽項目近200個,吉成陽江智能家居產業園、通威、新能源海洋示范園、晶科(陽東)新能源產業項目等一批總投資超1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簽約,王麻子、聯發、中山浩勝等一批項目落地。2022年,全區簽約項目28個,總投資173億元。

      (三)營造良好環境,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耙患乱淮无k”主題服務系統榮獲廣東省政務服務創新案例。積極推進“一門式一網式”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專窗共受理360宗事項業務,綜合受理窗口共受理各授權業務部門事項121宗。橫向聯接36個區相關單位,縱向聯通全區11個鎮網上辦事站和172個村(社區)網上辦事點,基本建成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2022年,線上線下業務共受理46502宗,辦結42020宗,辦結率90.36%。積極推進我區與深圳市龍華區開展政務服務“跨城通辦”合作,已完成跨城通辦事項梳理,進入協議對接階段。不斷優化市場準入環境,新增各類市場主體6963家,新增注冊資本154.11億元,其中新增個體工商戶4882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1戶。

      創新活力不斷增強。廣東木森日用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獲得2022年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企業技術改造資金。力王廚房用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獲得2022年省級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推進質量強區、標準化和認證工作,新增地方標準2個,新增認證證書162張。加強品牌培育,全區創建了“中國菜刀中心”等國家級中心10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省著名商標18個。新培育“專精特新”企業9家,拓必拓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動知識產權保護,新增商標注冊1455件,專利授權1185件。

      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組織區內企業參與境內外各類展會活動,擴大對RCEP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規模,持續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穩住外貿基本盤。2022年,外貿進口1.83億元,下降9.85%,主要是原材料、設備配件等產品。外貿出口70.3億元,下降6.81%,主要是金屬制品、木制品等產品。全區實際利用外資374萬美元,增長69.23%,完成市下達任務的96.14%。

      (四)統籌城鄉建設,人居環境全面優化。

      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在城區主要干道施劃摩電專用通道,實現機非隔離,規范摩電行駛,完成摩電整治摘牌驗收?!拔⒏脑臁苯煌〒矶曼c,通過在裕東一路、永安路、廣雅路等增設調頭口,完善路口交通標志標線,拓寬右轉車道,解決紅綠燈前擁堵問題。鳳山路等區域增加雨水管網解決群眾受浸困擾,修復裕東四路沉陷路面消除安全隱患。2022年,全區新增城市污水管網5公里,完成老舊管網改造4公里。打通湖濱路南段延伸、永安路延伸、濱河南路等一批“斷頭路”,開展永安路、育才路、福安路、湖濱南路等主干道改造,完善濱河三路等支路路網,路網循環更加暢通,城市設施日益完善。

      鄉村振興扎實推進。東平鎮允安村成為廣東省首條百美村莊鄉村振興綜合示范村,東平鎮大澳村成功申報國家級名村志,大溝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廣東陽東壽長河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獲批全省首個國字號河流型紅樹林濕地公園。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申報省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9家、區級農業龍頭企業11家。啟動人居環境整治鞏固提升項目,打造5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11個美麗圩鎮和28個示范村。其中南部鄉村振興示范帶已動工,中部鄉村振興示范帶初設方案和工程概算已批復。

      交通運輸日益暢聯。新江臺公路南延線工程、省道S386線那龍至長湖段公路改建工程等15個重點交通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8.73億元。完成農村公路錯車臺2108道,建成通建制村單改雙及路網提升170公里。高標準農村公路總里程2096.31公里,157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村道路硬底化,行政村通車率和農村公路管養率達到100%。獲得年度“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榮譽稱號。陽東城區至沿海高速雅韶出口連接公路(二期)、省道S276線大溝紅旗至北慣彭村段改建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和達標比例為100%。全區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加快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11個鎮新建136.7公里污水管網,現已完成102公里,完成投資3.18億元。對全區1349條自然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行排查,新增20條省民生實事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工程。制訂《陽江市陽東區2022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污染天氣應對期間共出動人員2155人次,灑水車和霧炮車280輛次,檢查工業企業455家次,在建工地132個次,餐飲企業135家次,加油站65間次,共發出整改通知書28份。

      (五)培育涵養財源,保障能力穩步提高。

      財政收入持續向好。在整體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堅持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計完成17.49億元,增長12.5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56億元,增長8.8%,其中,六大民生支出32.0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2.67%。

      金融存貸平穩發展。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65.56億元,增長12.81%;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76.14億元,下降0.11%。加強產業發展支持力度,發放制造業貸款18.17億元,增長10.34%。持續加強對清潔能源、污水處理等綠色經濟的支持力度,綠色金融貸款余額29.21億元,增長22.32%。助力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開展續貸、展期。轄內商業銀行共計辦理延期貸款315筆,金額1.93億元;無還本續貸151筆,金額5.9億元;展期貸款137筆,金額1.45億元。

      (六)增進民生福祉,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民生保障堅定有力。民生實事項目順利推進,民生投入持續加大。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組織召開線上線下招聘會23場,提供就業崗位30082個。新增城鎮就業3412人,安置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202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36%和110.1%。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2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05%。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219631人。全區5432戶13046名困難群眾得到救助,發放低保資金7502萬元。及時將3526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城鄉困難群眾564人次。疫苗接種工作有序進行,糧食安全工作落實到位,市場價格監管力度加大,秩序良好。

      社會事業均衡普惠。鞏固提高“5080”學前教育攻堅行動成果,學前教育毛入學率98.2%。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70.18%,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86.89%。實現義務教育校內課后服務覆蓋率100%。完成購買2022年秋季學期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學位22164個(小學13103個、初中9061個)。鳳凰中學高中部順利開學,區教師發展中心投入使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陽東小學建設加快。特殊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在培智學校建設區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新建東城學校等11所特殊教育資源教室。2022年高考本科率30.5%,總上線率達99.9%。

      社會治理持續增強。抓好安全監管監察工作,對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粉塵涉爆涉氨制冷等重點領域企業1200多家進行監察執法,對發現事故隱患落實整改。安全生產工作不斷加強,應急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完成區、鎮、村(社區)三級群眾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站、點)建設,群眾(信訪)訴求矛盾糾紛化解綜合服務應用覆蓋面達100%,網格員(平安員)525名,網格員在行政村的覆蓋面達100%。平安陽東建設不斷深化,社會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發展環境、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區經濟社會保持穩定發展,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和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奮力拼搏的結果。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產業規模較小,產品競爭力不強,新增上規上限企業少,缺乏大項目和龍頭企業帶動,經濟支撐后勁乏力。二是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投資、消費潛力尚未充分釋放,經濟增長、財稅收入面臨較大壓力。三是空間規劃和發展平臺還有待完善,土地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發展用地和土地承載力有限。四是外貿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外貿企業出口對歐美市場依存度較大,現有外貿出口總量小,產品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不強。五是城鎮發展不均衡,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城市規劃布局、公共服務配套等亟需優化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方面還存在諸多短板。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安排意見

      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1+3個3”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工業強區、宜居立區、創新興區”三大戰略,縱深推進“融灣先行”十大攻堅行動,加快打造陽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性、系統性、協調性,提出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農業總產值增長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市下達任務,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一)加快產業升級,構建高質量產業體系。

      筑牢現代產業根基。聚焦打造“1+3+3”產業集群,加快區能源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推進中廣核帆石一、晶科55萬千瓦光伏發電、通威20萬千瓦漁光互補等項目建設,力促中廣核帆石二、中電建雞山風電擴建等項目年內動工建設,謀劃推進一批核能、光能、風能、儲能、蓄能等清潔能源及其裝備制造產業項目,盡快將超千億新能源產業集群落地成型。加快打造智能電器、機械裝備、高品質緊固件三大超百億產業集群。扎實做好開發區擴區、萬象園擴園工作,加快國家級經開區創建步伐。

      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爭創預制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抓緊建設牛大力、荔枝、絲苗米3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抓好“三品一標”“名特優新”等農產品申報工作,打響牛大力、壽長蠔、黃鬃鵝等特色農業品牌。大力發展藿香、涼粉草、八角等具有陽東特色的南藥品種。加快推進海洋漁業跨縣產業集群、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等項目建設,著力提升深海遠洋捕撈能力。

      深挖服務業發展潛能。繁榮發展商貿服務,支持陽東卜蜂蓮花、居然之家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補齊道路、停車場、能源、電信、物流、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方面短板,持續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建立健全住宿餐飲等鄉村旅游的服務標準,挖掘紅色、古色、綠色、藍色等特色旅游資源,推進鄉村風貌帶開發利用。改造提升重點城區步行街,打造特色夜經濟商業街區,推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加快商貿中心培育建設。

      (二)擴大有效投資,進一步增強發展后勁。

      做大做優發展平臺。搶抓省推動珠三角產業有序梯度轉移重大發展機遇,積極爭取承接產業轉移主平臺在陽東落地。謀劃共建產業轉移合作園區,力爭將陽東經濟開發區、陽東清潔能源產業園區、雅韶港產城融合發展園區和新洲產業園區納入珠海陽江共建合作園區范圍。主動對接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規劃建設,重點承接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等地外溢轉移的智能電器、集成電路板、先進裝備制造、精密儀器設備、現代農業與食品、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現代輕工紡織等企業產業。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2023年計劃重點建設項目44個,總投資50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2億元。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力度,項目責任單位切實按照分配的任務履行職責,強化要素保障,協調解決項目用地、用海、審批、資金等問題,全力以赴做好項目建設相關工作。推動王麻子科技、聯發金屬制品等一批新項目盡快動工建設,力促中國能建陽江350MW農光互補光伏電站、珠海(陽江萬象)產業轉移工業園廠房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

      用好專項債券資金。全區已下達2023年提前批專項債資金5.6億元,安排在8個項目。要切實做好專項債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勘察、設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等前期工作進度,做到“項目等資金”而不是“資金等項目”。全力抓好債券項目建設,及時掌握項目建設情況,力促未開工項目落地實施,推動債券資金加快支出。加快區人居環境整治鞏固提升、區應急醫療設施配套建設工程進度,發揮債券項目的重要支撐作用。

      提升招商引資質效。創新招商方式和機制,擬定召開2-3場專業招商推介會,堅持“比較優勢+龍頭企業”招商模式,著力在新能源、集成電路、裝備制造等領域招引一批優質項目,力爭引進3-5個帶動性強的龍頭項目,全年引進超億元投資項目15個以上,總投資140億元以上。持續跟進上海電氣新能源智能制造產業項目、陽光新能源裝備產業園、華能新能源產業項目等重大項目。

      (三)堅持創新改革,釋放市場發展活力。

      強化市場主體培育。擴大實施緩繳政策的困難行業范圍,在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5個特困行業實施階段性緩繳三項社保費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實施范圍。落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政策,積極擴大聯合體投標和大企業分包,降低中小企業參與門檻。深入開展企業集中服務月活動,建立全區工業企業領導掛點和服務機制,暢通企業反映問題渠道,及時化解企業困難。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我區“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改革,完善“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業務運作模式。加快推進“跨城通辦”工作,積極與恩平市溝通協調,推進我區那龍鎮與恩平市大槐鎮、那吉鎮和橫陂鎮開展政務服務“跨城通辦”合作。配合做好陽江政務智助微站投放工作,在合山鎮、北慣鎮、東城鎮鳳凰社區投放陽江政務智助微站相關設備。

      加速暢通內外循環。積極發動外貿企業參加廣交會、貿促會、進博會等各類展會活動。加快建設中國(陽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推動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發展。培育陽東冠博實業、鴻瑞貿易等具有出口潛力的企業,進一步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充分激發消費潛力,以“互聯網+商貿流通”的方式,通過搭建線上線下消費平臺,推進消費升級。

      (四)推動協調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

      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強化規劃引領,健全國土空間管控和城市節點設計,加快推動我區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開展城鎮老舊小區“三線”下地及智慧化改造項目創建工作,做好城區基礎設施改造、龍勝路基礎設施改造、東城鎮部分道路硬底化、燕山湖公園垃圾轉運站升級改造等項目。推動城區精細化管理,合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加快推進振士路、福興路、龍塘路、陶然路、升平路升級改造和人行過街天橋等項目建設。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加快西部沿海高速南聯絡線、陽東城區至沿海高速雅韶出口連接公路(二期)工程建設,加強高速公路與產業園區及鄉鎮連接。加快國省道干線改造,創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完成100公里“單改雙”、20公里農村公路硬底化、16座危橋和80公里村道安防工程建設。加快8座污水處理廠新建項目建設,力爭年內完成PPP模式整區推進村鎮污水處理建設項目。做好陽東區天然氣城鎮管道“縣縣通”接通工程前期工作,推動城鄉電網改造升級。加快陽江市陽東區江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推進城鎮排水設施、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等工程建設。

      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和脫貧不穩定戶等重點人群,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開展“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行動,鼓勵企業通過村企結隊、合作共建、連片包鎮等形式支持鎮村發展。推進我區國家級名鎮名村志的申報和編纂。做好城鄉融合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北慣鎮區園區路網管網系統。提升三北路、向陽路、北平路、城中路等鎮區重要路段風貌,逐步建成城鄉融合發展樣板鎮。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以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引領綠色發展,持續優化全區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及其配套產業。切實加強能耗雙控工作,開展節能審查制度執行情況監察,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落實柴油貨車、工業爐窯和鍋爐專項整治,大力實施VOCs減排,完成市下達的減排任務。

      (五)發展社會事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抓好就業穩定工作,做好惠企利民的補貼發放,落實企業的穩崗補貼、下崗人員失業補貼、創業資助補貼等申報和發放工作。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加快開展“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和“南粵家政”技能培訓,推廣“農村電商”專項培訓,培育農村電商基層示范站。深入推進和落實5項重點社保改革任務。推動北慣敬老院公建民營的試點改革,提升養老機構的護理水平。完善健全兒童福利保障體系,建立基層兒童福利機構、兒童活動場所,繼續推進區社會福利院功能轉型及加強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建設。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提高社會救助水平,保障好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做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試點工作。

      加快民生項目建設。強化教育質量提升,加快華南師范大學附屬陽東小學、陽東區第一幼兒園、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二期)工程、7所鎮級公辦幼兒園遷建等項目建設,啟動新建一所普通高中、遷建區培智學校、陽東一職項目建設,落實項目選址等前期工作,推動創建“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抓好區公共衛生醫院等一批重點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區鎮緊密型醫共體和互聯網醫院建設,擴大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供給。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多館合一”、竹篙山體育公園等項目建設。推動城鄉社區治理改革任務工作落實,完善各級城鄉社區治理工作協調機制,督促抓好村務公開規范化建設,繼續推廣“智慧鄉村+村務管理”項目建設,推進村務管理信息化。穩步推進“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加強社工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社工的政策水平及政策落實能力。做好重點地方病防治,抓好創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艾滋病防治示范區建設和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試點項目工作。

      構建和諧社會環境。持續加強對燃氣企業安全隱患排查工作,重點推進餐飲企業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裝置。抓好重點行業、重點時段、重點部位安全專項治理工作,部署推動危險化學品及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工礦商貿領域等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持久開展擁軍優屬工作,抓好安全生產,完善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進一步壓實森林防滅火責任,筑牢森林“防火墻”。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爭成功創建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堅持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陽東。

      各位代表,新征程呼喚新擔當,新使命激勵新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齊心協力、砥礪前行,加快打造陽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奮力推動陽東在新征程中創造新的輝煌!